一、对团委工作的重新认识
在2007so太阳集团及省内其他高校,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共青团的工作经常被人忽视。具体表现在:团委是学校的弱势部门;学校领导层对共青团工作重视不够,忽视了在活动经费、人员配备、设施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投入;共青团的工作性质和活动内容很多时候并不为人知晓,或者知晓了也并不被教师所关注;共青团的老师和学生干部也不为教师所熟悉。在很多人眼里,团委的活动就是负责学生的思政工作,组织学生的文体活动,所做的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绝非学校的中心工作。共青团的工作明显呈现边缘化的趋势。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团委的工作内容和性质认识上存在偏差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高校团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把自己锻造成团结和凝聚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核心。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不是共青团工作的全部,高校共青团也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看不到这一点或者弱化了这一点,就会人为地限制团委的职能,就会削弱团委的作用。但在很多时候,高校团委的工作往往被定性为学生管理工作、价值引领工作,这种认识,往往让团委与学生处、思政课部等部门联系紧密,而自觉或不自觉的远离的教学和科研等单位。而远离的学校的中心部门,远离学校的中心工作,这让团委的工作很多时候被当作自成天地,自娱自乐。
2、对大学人才培养的理解出现失误
现代大学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全面的培养,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同时也体现在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等各方面,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在第一课堂学不到的。这些能力的获得主要通过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学生自我管理等第二课堂活动获得,这些能力的获得在很多时候对于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往往比其专业能力更重要。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没有从人才素质的全面性高度来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价值,对第二课堂的素质培养缺乏动力,把第二课堂活动当作文艺和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的片面认识普遍存在。对学生第二课堂的轻视,压抑了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也让主管第二课堂工作的团委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3、对于学生作为学校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足
现代大学教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大学生已从接受性学习过渡到发展性学习。因此高校的教学,一方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教师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自由、平等、宽容、激励的交往关系。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校园基本设施的设立、学校基本制度的设计都应从学生需求出发,遵从学生的需求。但在现实中,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教师中心论的思想仍然占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和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支配地位,仍将学生视为教育的对象而无视其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利益诉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中的学生会、学生社团、团组织的作用和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三会管理机构团委的地位也就相应的式微。
要做好团委的工作,要凸显团委的作用,需对团委的工作重新认识和定位。团委在做好思想政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己任,为青年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要以学生管理学校为己任,全面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校育人系统。第一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提高青年学生的专业素质,即“一专”;而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帮助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培养或拓展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即“多能”。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恰恰是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第一课堂的专业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甚至主要的就业出路。专业课成绩仅仅是衡量毕业生素质的一个方面,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与能力训练对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因此,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应当站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青年成才率的高度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改变“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第一课堂必不可少、第二课堂可有可无”的观念,在素质教育理念的统摄下,努力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容、互补、互动”的良性关系。
要做好这项工作,团委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学校党委行政要站在人才培养的全局,将第二课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第二课堂成绩认定写进人才培养方案,由校团委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规划、实施指导、认证监督。学校应加强实践基地、活动场地、辅助设施、网络设施等硬件设施建设,加大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支持学生学术科研活动、文体竞赛等项目,从经费上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尽快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聘请校内或校外某些领域的专任教师和专家学者,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起来,将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折算成工作量,使第二课堂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
2、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意识,发挥共青团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是教师、学生共同的家园,高校学术自由、师生自治、行为自律的原则就决定了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人。在高校的管理中,学生应该参与其中,应有足够的发言权,教师、各级干部甚至校领导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应该引进学生的评价,真正形成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导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权力和利益,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检验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准。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一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中,学校要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生会以及学生组织的作用。学生会组织作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承担着学校对学生进行行政管理的某些职能,因此在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要重视现有的民主管理机制,重视学生会组织的作用。
二、校团委今后三年的工作思路
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始终把引导团员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带领广大青年团员积极投身学校的迎评工作,为学校顺利通过2018年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贡献智慧和力量;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青年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强化特色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校团委在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打造富有女校特色的品牌社团、品牌活动、品牌队伍;校团委工作在对接团省委工作以外,将重点对接各级妇女组织(省妇联、全国妇联,女性媒体及非政府妇女组织等),从妇联系统找政策、找项目、找支持;以学校特色专业(家政、社工、女性学、空乘等)为依托,争取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校园社团等方面寻找突破。
三、2017年校团委的工作重点
1、深入推进共青团的改革工作
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精神为指导,以学校第二次团员暨学生代表大会为契机,出台《2007so太阳集团共青团改革方案》,全面推动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机构改革和组织建设。大力争取学校各级领导对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学校领导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稳步推进从严治团工作,加强学生组织的制度建设,加强各类组织的日常管理,加快学生干部的作风建设,有机整合三会的力量,打造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学生干部队伍;加强全校团总支书记队伍建设,发挥各系团总支书记的积极性,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团线教师干部队伍。
2、抓实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本科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细则》的出台,第一次将学生各类活动纳入到学分统计中,从源头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激活学生活动热情。团委将以此为契机,细化学分认定标准,制定考核方案,做好学分社团试点工作,下大力气配合教务处做好学分认定和统计工作。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团委工作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
3、丰富社团活动,打造社团品牌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将学生社团由出于兴趣爱好的随意的松散结合体打造为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学习团体。团委将建立严格的社团考评机制和淘汰机制。组建2007so太阳集团艺术团。艺术团将下设礼仪队、模特队、曲艺团、民乐队、舞蹈队、合唱队、国旗班、健美操队等富有女校特色的团队,打造女大品牌团队,同时为学校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各类大型活动提供高质量的节目和服务,为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做出成绩。团委将整合各社团的力量,重点打造一个反映女大特色及存在必要性的文艺节目,编排一部以湖湘近代女英烈为主题的舞台系列剧。
4、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以迎接2018年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全面动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设立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水平,打造微信、微博、QQ、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建设好网络工作队伍,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更好地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团委、学生会、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主动跟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处、宣传部等职能部门联系,参与学校教室、校园、寝室、食堂等校园环境管理,抓好学生自治及学生自我养成教育,为营造良好的女校文化添砖加瓦。
5、抓好学生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挑战杯项目。
校团委将加强在学生的创新和社会实践工作中的导向和引领工作。今后几年中,学校的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将结合学校特色,以社会养老、妇女权益保障等题材为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做出特色,做出成绩;在项目立项上,将由以前的单一的项目申报制逐步改变为项目申报+项目征集+项目招标制;在项目推选上,将由以前单纯的学生申报逐步改变为学生申报+学校“选种育苗”相结合;在经费支持上,将由单纯的学校支持逐步改变为学校立项支持+校企合作支持。设立不同项目的校内外专家库,为活动提供策划咨询、项目选题、人员培训、项目评审等服务,让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争取用2-3年的时间,重点打造2-3个特色项目,实现全国大奖零的突破。
- 上一篇:关于成立湖南女子职业...
- 下一篇:没有了